政策中心
生命,是用来悟的,不是用来过的。
图片
人生,其实只有一条路,就是成长之路。这个成长,涵盖了身与心之成长。
生而为人,总有一些人始终生活在生活的假象中,执迷于一切外物,执念于无边之欲求,活在了无穷的烦恼与痛苦之中。
了悟生命之真谛,乃人生之第一义。哲学上有个著名的灵魂三问,“我是谁、我在哪、我将去往何方”,其实解决的就是“过去、当下和未来”的关系。“全然的活在当下”,应该是生命之本真。任何背离生命本真的,皆为凡夫俗子。
“究竟”,在佛法中,一般用以形容佛心境界的“最直接最彻底,不在方便中打转,不在枝节上纠缠”;亦可用另一词来形容,即“了义”,佛所言之“究竟了义”的经典,是究竟的。当然,此处之“究竟”一词,毕竟借相表相,其名相本身并非究竟,其表达的义理方为究竟。
图片
欲求究竟,须务本质。一般而言,生命有本质有外象,其本质为“虚无”,诞生了生命之真义;其外象是“现实构成的发展”, 山东东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诞生了生存之现实意义。存在之所以存在,是因为人们生存于现实之中。
“无我一切皆真如”。佛家有个“真如”世界,“非实非虚,非真非妄,非有非无,非是非非,非生非灭,非增非减,非垢非净”。开悟之前,我在生存;开悟之后,我在生活。正如,开悟之前,吃饭睡觉;开悟之后,吃饭睡觉。看似一样,境界已然升华。“不取于相,政策中心如如不动”,应该是究竟人生之至高境界。
解悟生命之本真,可以让世人站在上帝的视角,站在时空的高度,不执念于一时一地之得失,不计较虚幻之功名利禄,坦然的面对生活之风风雨雨,从容的接受并包容这个无常的世界。
“悟”的造字,“五”,代表了“五蕴、五音或五毒”;“口”,把五蕴收入口袋,喻指心灵之放空;“ 忄”,代表开悟须有虔诚之心。
人生之悟,概而言之,有三层境界。第一层叫小悟,基于身体和生存,属于“持戒”的境界;第二次基于叫中悟,基于心和生活,属于“禅定”的境界;第三层叫大悟,基于生命和灵性,属于“生慧”的境界。
究竟人生为那般。南怀瑾先生说过,“三千年读史,不外功名利禄;九万里悟道,终归诗酒田园”。强烈的追求什么,往往被什么所控制。钱财与功名,向来为世人内心之桎梏,看得愈重,束缚愈深,愈难摆脱。一切之一切,不过身外物;生命之本质,其实是虚空。
通达之人,活出真我,潇洒自然,不滞于物,不困于心,不乱于人,宠辱不惊,从容恬淡,自在自得。这也许应该是究竟人生之真实呈现。
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、诱导购买等信息,谨防诈骗。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一键举报。